1548408499334514.jpg

电磁水表

新闻分类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江苏德高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地 址:江苏南通新胜路158号迈普科技园

电   传:0513-85891768

邮 编:226000


江苏德高污染源水质监测设备介绍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水质监测仪

江苏德高污染源水质监测设备介绍

发布日期:2022-03-16 作者: 点击:

1、DG-KMnO4-Ⅰ型CODMn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1产品概述

DG-KMnO4-Ⅰ型CODMn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是一款选择阀组件、微小计量组件、进样组件和试剂管于一体的高度集成产品,可连续测量水质参数之高锰酸盐指数。 该设备分为小量程和大量程监测,分别用于地表水、地下水水质监测和工厂排污口水质监测,采用不同的监测技术,测量精度优于国家标准,大量应用于工厂污水排放环保监测系统、水源地地表水、地下水的国家监测平台。

高锰酸盐指数在线监测仪

(2)典型应用

适用于CODMn在0-20mg/L范围内的废水。

(3)仪器特点

集成度高 采用一体化设计,占地面积小,可连续测量水质参数之高锰酸盐指数;

高精度 通过可视光电系统实现试剂精确计量,克服蠕动泵泵管由于磨损引起的定量误差;同时实现微量试剂得精确定量,提高测量精度;

高可靠性 试剂消耗低,防腐性能强,具有更低得故障率,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

云监测 配置无线远传模块,提供APP可远程查看监测数据;

数字化 预留485通讯接口,采用标准的RTU-Modbus协议,便于集成。

(4)技术指标

测量方法

高锰酸钾氧化还原电位滴定法

测量范围

0-20mg/L CODmn(分档0-5mg/L,0-10mg/L,0-20mg/L)

检测限值

0.1mg/L

测量精度

≤±5%

重复性

≤±5%

样品压力

0.04~1bar

样品流速

最小为0.5L/h

工作温度

5℃~28℃

相对湿度

≤90%RH(无冷凝)

外壳防护

IP55

外形尺寸

1470mm×510mm×410mm(高×宽×深)


5参数定义及其测量原理

1)耗氧量

定义为水样在规定的氧化剂和氧化条件下的可氧化物质的总量,并以消耗的氧化剂表示。  采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发滴定法,试样中加入一定量得高锰酸钾和硫酸(对高盐度水样,有时加入硝酸银),在沸水浴中加热消解30分钟,高锰酸钾将试样中得某些有机物及无极还原性物质氧化,反应后加入过量的草酸钠还原剩余的高锰酸钾,再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反滴定过量的草酸钠,通过计算得出试样的高锰酸盐指数。

2)质量标准

参照《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城乡各类集中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也适用于分散式供水的生活饮用水。

监测项目

单位

指标

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

mg/L

3


2、DG-NH3N-Ⅰ型 氨氮在线监测仪

氨氮在线监测仪

(1)产品特点

1、符合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 101-2019《氨氮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

2、采用 7 寸彩色液晶触摸屏,中文界面,操作方便。

3、具有恒温控制装置,避免样品温度波动影响测量精度。

4、支持自动标定/测量,可自由设置标定/测量间隔周期,支持自动清洗。

5、支持检测参数的自定义设置。

6、支持测量数据和标定数据的自动保存,支持海量历史数据的保存和查阅。

7、支持报警功能,可设置报警上、下限浓度。

8、支持断电保护和异常复位功能。

9、具有(4~20) mA DC 隔离信号输出,输出上限和输出下限可任意设置。

10、具有 RS-232 或 RS-485 数字接口(2 选 1),支持数据导出和远程通讯。

(2)技术参数

系统型号

DG-NH3N-I 型

分析方法

国家标准 HJ 536-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测量范围

0-50.0 mg/L(可根据要求扩展或定制)

检测下限

0.001mg/L

精确度

±10%

重复性

±5%

测量周期

最小测量周期为 25 分钟

采样周期

时间间隔(1~65530min 任意设定)和 24H 整点时间测量模式

校准周期

时间间隔(1~65530min 任意设定)和 24H 整点时间测量模式

维护周期

每月一次(根据使用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信号输出

标准 RS-232(RS485 可选)和 4~20mA(0~5V 输出可选)

环境要求

温度可调的室内,建议温度+5~35℃;湿度≤90%(不结露)

电源

AC220×(1±0.1)V,50×(1±0.05)Hz,10A

尺寸

600mm×宽 500×高 1500

其他:

仪器异常自动报警;

断电数据自动保存;7 英寸 6 万色 TFT 触摸屏显示及指令输入;

异常复位和断电后来电,仪器自动排出仪器内残留反应物,自动恢复工作状态。

 

(3)基本原理

样品和掩蔽剂混合后,以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氨氮在碱性环境和增敏剂存在的情况 下,与水杨酸及次氯酸盐反应生成一种带色络合物,分析仪在特定波长下检测溶液中颜色的变化,生成的带色络合物量相当于氨氮量,并把这种变化换算成氨氮值输出来。

(4)应用场景

地表水水质监测

地下水水质监测

污水水质监测


3、DG-TN-I型 总氮在线分析仪

总氮在线分析仪

1产品概述

DG-TN-I型总氮在线分析仪是一款集选择阀组件、计量组件、进样组件、密封消解组件和试剂管于一体的高度集成产品,可连续测量水质参数之总氮。 

2典型应用

适用于地表水/工业废水/市政污水

3仪器特点

集成度高采用一体化设计,占地面积小,可连续测量水质参数之总氮;

高精度先进的多波长检测器,同时具备浊度补偿功能,提高测量精度;

高可靠性试剂消耗低,防腐性能强,减少试剂更换频率和废液产生量,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

云监测配置无线远传模块,提供APP可远程查看监测数据;

数字化预留485通讯接口,采用标准的RTU-Modbus协议,便于集成。

4技术指标

测量方法

间苯二酚分光光度法

测量范围

0-500mg/L

检测限值

0.1mg/L

测量精度

≤0.5mg/L±0.05mg/L;大于0.5mg/L不超过±10%。

重复性

不超过±5%

样品压力

0.04~1bar

样品流速

最小为0.5L/h

工作温度

0℃~50℃

相对湿度

≤90%RH(无冷凝)

外壳防护

IP55

外形尺寸

1570mm×500mm×450mm(高×宽×深)

 

5参数定义及其测量原理

1)总氮

定义为水中各种形态无机氮和有机氮的总量。

120℃124℃碱性介质中,加入过硫酸钾氧化剂,将水样中氨、铵盐、亚硝酸盐以及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成硝酸盐后,以硝酸盐氮的形式采用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总氮的测定

2)质量标准

参照《GB/T 31962-2015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向城镇下水道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和个人的排水安全管理。

参照《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管理,居民小区和工业企业内独立设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4、DG-TP-I型 总磷自动分析仪

总磷自动分析仪

1产品概述

DG-TP-I型总磷自动分析仪是一款集选择阀组件、计量组件、进样组件、密封消解组件和试剂管于一体的高度集成产品,可连续测量水质参数之总磷。 

2典型应用

适用于地表水/工业废水/市政污水

3仪器特点

集成度高采用一体化设计,占地面积小,可连续测量水质参数之总氮;

高精度:先进的波长检测器,同时具备浊度补偿功能,提高测量精度;

高可靠性试剂消耗低,防腐性能强,减少试剂更换频率和废液产生量,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

云监测配置无线远传模块,提供APP可远程查看监测数据;

数字化预留485通讯接口,采用标准的RTU-Modbus协议,便于集成。

4技术指标

测量方法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测量范围

0-500mg/L

检测限值

0.1mg/L

测量精度

≤0.5mg/L±0.05mg/L;大于0.5mg/L不超过±10%。

重复性

不超过±5%

样品压力

0.04~1bar

样品流速

最小为0.5L/h

工作温度

0℃~50℃

相对湿度

≤90%RH(无冷凝)

外壳防护

IP55

外形尺寸

1570mm×500mm×450mm(高×宽×深)

 

5参数定义及其测量原理

1)总磷

定义为水中可被强氧化物质氧化转变成磷酸盐的各种形态磷的总量。

在中性条件下用过硫酸钾(或硝酸-高氯酸使试样消解,将所含磷全部氧化为正磷酸盐在酸 性介质中,正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在锑盐存在下生成磷钼杂多酸后,立即被抗坏血酸还原,生成 蓝色的络合物,然后通过光电比色法,测出水样中总磷的含量,测量值通过显示屏显示。

2)质量标准

参照《GB/T 31962-2015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向城镇下水道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和个人的排水安全管理。

参照《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管理,居民小区和工业企业内独立设立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本文网址:http://swdegao.testxy.com/news/639.html

关键词:江苏德高,污染源水质监测设备,水质监测设备

热推产品  |   主营区域: 江苏 广东 广西 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福建 四川 贵州 安徽